摘要:**盘面分析** 美国公布5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(PCE)通胀率增幅为2.6%,创三年多新低。美国消费者短期通胀预期回落,一度压低美元和美债收益率,并提升市场对降息的押注,...
**盘面分析**
美国公布5月核心个人消费支出(PCE)通胀率增幅为2.6%,创三年多新低。美国消费者短期通胀预期回落,一度压低美元和美债收益率,并提升市场对降息的押注,美股整体保持强势。海外市场仍呈震荡上扬态势,A股市场在2950点至3000点区间窄幅波动。当前市场成交量低迷,反弹机会不明朗,场外资金对A股市场的参与度有所下降。
对于当前走势,建议耐心等待调整行情结束后出现的反弹机会。
政策动态
北京市出台“5.17”新政,成为继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后实施该项政策的第四个一线城市,标志着四大一线城市均已落地此政策,政策力度空前。当前,房地产市场超常规政策逐步显现,未来政策空间仍较大,关键在于相机抉择。政策目标仍指向防风险和双轨制,刺激需求和房价并非中长期最优解,控制供给、消化存量、居民减负更符合政策意图。
板块走势
三大指数集体低开,两市个股下跌多于上涨。稀土永磁、矿物制品、猪肉等板块表现强势,保险、石油、家用电器等板块走势较弱。《稀土管理条例》公布,中科磁业、西磁科技等多股涨幅超10%,创兴资源、华阳新材涨停。《条例》规定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,优化动态管理。
光伏板块反弹,逆变器方向领涨,锦浪科技涨幅超10%,国晟科技冲击涨停。锦浪科技预告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1403%-1773%。
水利股开盘拉升,节能铁汉、建科院20CM涨停,正平股份涨停。财政部公布《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》,15个城市获得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。
房地产板块震荡拉升,我爱我家涨停,特发服务、滨江集团等多股涨幅超5%。6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9.55%,环比增长26.05%。
供销社概念逆势拉升,中农联合直线涨停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》表决通过,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。
智能电网板块持续强势,三晖电气4连板,北京科锐、洛凯股份涨停。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,利好电网智能化建设和电力市场化业务。
电力板块持续上涨,明星电力涨停,韶能股份、西昌电力涨幅居前。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,促进电力企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。电力企业可更灵活地调整发电量和价格,盈利有望改善。
上证指数周一低开高走,摆脱了“阴阳阴阳”的走势,连续两个阳线值得关注。A股估值处于低位,下行空间有限,风险可控。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,底部反弹可期。
三季度政策预计将成为市场重要推动因素,四季度物价变化也将影响市场。若本周上证指数突破并站稳3000点,7月反弹行情将得到稳固。关注上证指数是否能守住2980点。
创业板指数周一低开低走,午后出现反弹迹象。科技股跟随指数波动,需留意科技股走势。市场已回到底部区域,下行空间有限。上行空间和时间取决于关键政策出台时间和力度,以及物价明显上涨的时间和弹性。
该市场环境下,高息板块值得长期配置。政策积极引导分红,将提振高息板块表现。关注创业板指数是否能守住1640点。
A股经历上半年震荡后,下半年机遇主要来自基本面和改革因素的推动。价格因素的强弱将影响盈利恢复节奏,进而影响A股空间。三中全会改革预期提振下,A股基本面预期可能扭转,为行情底部反弹提供助力。
前期市场回调后,悲观情绪释放明显。随着改革预期升温和业绩企稳,预计A股将在7月开始筑底反弹。
房地产、煤炭、稀土永磁等题材板块是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参与板块。科创次新、PCB、芯片等板块资金净流出较多。
5月17日新政落地后,上海、深圳、广州迅速跟进相关举措,新房、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提升,尤其是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明显提升。北京购房情绪亦有所回升,二手房成交量保持一定规模,但新房市场仍偏弱,持续调整。
6月20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视频会议,明确要求各地推动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。预计随着下半年基数降低,销售降幅有望收敛。若后续推出更多政策,政策效果阶段性显现,不排除部分月份销售同比转正的可能。
大城市的房价依然面临结构性压力。一方面,大城市的租售比较低;自2014年以来,大城市房价涨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特别是在房地产去金融化后,居民的购房能力相对不足。
房地产与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在发生变化。过去,房地产是因,经济是果;而现阶段,经济是因,房地产是果,尤其是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。
短期内,仍需关注基本面修复的持续性,以及市场热度能否从高能级城市向外传递。中期来看,我们持谨慎乐观态度,如果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,将促使新一轮宽松政策出台。
目前,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出现分化,新房需求持续低迷。
5月以来,一线城市密集出台楼市政策,刺激需求短期内集中释放,二手房成交量显著回升。预计政府收储政策将在未来推动新房销售。
当前市场进入博弈新一轮政策力度及政策效果的阶段,未来楼市政策仍有继续加码的空间,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,进而推动估值继续修复。